
水清岸綠風光美 和諧繁華產業興——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PPP項目紀實
發布時間:
2021-02-19
“霞明深淺浪,風卷去來云。”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在《晚渡滹沱贈魏大》一詩中寫下了他所見到的滹沱河。水波蕩漾、舟楫穿行、景色秀美,是歷史上滹沱河令人神往的容顏。作為河北平原的重要締造者和河北省會石家莊的“母親河”,滹沱河一直是河流兩岸民眾的依戀和驕傲。
然而,自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滹沱河逐漸斷流以至河道干涸,河流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水是城市的靈魂,對缺水的石家莊來說尤其如此,人們對水的熱切期盼更為強烈。記者前不久隨財政部PPP中心調研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中華大街至藁城城區東)PPP項目,近距離感受到了當地百姓對“母親河”的熱愛之情、對滹沱河未來愿景的殷殷期盼。
據介紹,該項目在華北地區首家采取PPP模式成功修復水域生態,為干旱缺水地區生態環境修復類項目提供了可行經驗。
早在1985年,當時在正定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一定要恢復滹沱河兩岸生態”。
“當年我經常穿梭于滹沱河兩岸,每次上河灘地都要扛著自行車走。當時我就想,將來一定把滹沱河好好規劃、改造一下,讓它柳成蔭、樹成林。”2008年到正定視察的總書記回憶道。
如今,滹沱河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已初步顯現。
滹沱河重現生機
“歷史上,我們這一區域水豐土肥、農業耕種條件優越,滹沱河兩岸更是石家莊歷史文化的發祥地。”石家莊市財政局副局長周巧娥對記者說。同時,作為河北省一條骨干行洪河道,滹沱河承擔著重要的防洪減災任務。
但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隨著經濟發展,上游沿線用水需求增加,來水減少,滹沱河河道漸漸干枯,土地沙化嚴重,加上非法采砂、傾倒建筑及生活垃圾等,滹沱河失去昔日的容顏,河道變成了一條滿目狼藉的垃圾帶。“一條大河波浪寬”逐漸成了老輩人口中的傳說。“因此,滹沱河水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石家莊市水利局三級調研員李寶良向記者介紹著滹沱河的歷史變化。
2007年11月,滹沱河綜合整治工程全面打響,修路筑堤、疏浚河道、植樹造景、建設濕地、恢復生態,滹沱河由此發生巨變。2012年7月,滹沱河市區段(南水北調中線至太行大街)16公里全線蓄水。2018年,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中華大街至藁城城區東)PPP項目開工,為滹沱河的生態治理解決了資金、技術、建設與運營的難題。
采訪時,由于已近嚴冬,在長達19公里的滹沱河正定縣城區段(中華大街至東三環),偶爾只有騎行愛好者經過,游人稀少。“你看,那一片就是滹沱花海所在地,春夏秋三季游人可多了,節假日每天能有兩萬多人。”在滹沱河景觀大道太行大街至朱河段,李寶良指著遠處的一處景點告訴記者。
“2019年夏天,白鷺、白天鵝等珍稀鳥類就開始在滹沱河筑巢繁衍了。”李寶良說,冬天的滹沱河兩岸風景肅然,但美麗的滹沱花海已在地下孕育著生機,來年的花海一定會更艷更美。
創新實踐跨越發展
工程實施,資金是保障。干涸多年的滹沱河重現碧波蕩漾,再次煥發生機,離不開PPP模式的保駕護航以及發展思路上的創新。
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PPP項目,合作期限15年,回報機制為可行性缺口補助。項目于2018年4月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總投資79.76億元,以2.48億元政府資本金撬動了77.28億元社會資本,有效解決了建設資金不足的瓶頸問題。
這一項目通過充分運用市場機制,不僅打破了資金瓶頸,還促進了資金循環,打造起“富”的引擎。
“這個項目的一大特點是采用設計優化—建設—融資—運營—移交的PPP運作模式。”周巧娥告訴記者,為提升滹沱河流域生態修復效果,同時也為解決資金和建設運營難題,石家莊市水利局以公開招標方式優選社會資本方。最終,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第一標段,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中標第二標段項目。
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PPP項目治理范圍從石家莊市中華大街至藁城城區東,河道長度42公里,主要建設水生態修復工程、水環境治理工程、生態綠化工程、河槽防洪治理工程等。
周巧娥說,在PPP模式下,項目融資由社會資本完成,從而緩解了財政資金壓力。
在該PPP項目一標段總投資52.82億元中,注冊資本金需要10.56億元,中國PPP基金參與投資3.17億元。中國PPP基金的介入為項目資本金及融資的落實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方面,中國PPP基金是由財政部發起設立的政策引導性基金,規模大、資金充足,能保證項目資本金出資及時到位;另一方面,中國PPP基金的介入也為項目貸款提供了有力的增信作用,使得項目貸款能及時落地,保證了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
該項目在績效考評上充分踐行了物有所值理念。石家莊市水利、財政、園林等部門將聯合組成績效考核小組,對PPP項目公司運行維護的體制機制、工程指標、產出效果、水質指標等進行定期績效考核和不定期隨機考核,考核結果與政府付費掛鉤,激勵社會資本不斷提升運營維護水平,確保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水面碧波蕩漾,兩岸林木蔥蘢,花海姹紫嫣紅,如今的滹沱河正重現其往日的美麗容顏。石家莊進一步借此打開“水思路”,做大“水文章”,使滹沱河不僅成為一條生態河,也成為一條產業河。
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PPP項目已初具規模。通過防洪工程實施,河道行洪能力顯著提升,為保障兩岸安全及未來城市發展提供了保障;沿線兩岸出現了寬約500米的生態景觀綠化帶,形成1600萬平方米水面,沿岸地下水位比修復前提升2.75米,吸引了白鷺、白天鵝等大量野生鳥類前來筑巢繁衍。項目形成規模后,其生態修復能力將大大提升,切實為改善兩岸生態環境發揮作用。
滹沱河的“清水綠岸”拉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果林花海、水天一色”的滹沱勝景吸引了四方來客。據介紹,萬畝“滹沱花海”景點日接待游客最高達11.3萬人次。2020年國慶期間,該景點共接待游客69.65萬人次。噴泉水秀、滹沱花海、河湖廣場已成為知名“打卡地”,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毗鄰滹沱河的正定縣塔元莊村吃起了旅游飯。河北岸景觀大道兩側栽植著玉蘭、白蠟等,草坪面積達12萬平方米。依托優美環境,塔元莊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村民收入有了較大提高。去年9月,集農業生產、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塔元莊現代農業科技生態園開門迎客,石家莊市民開車用不了一個小時就能到這里體驗稼穡之樂。
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PPP項目還與其他項目一起,共同提升了該地區的品牌價值。據介紹,石家莊市國際展覽中心是北方已建成規模最大、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綠色等級最高的會展場館,是全球跨度最大的懸索結構會展中心,也是石家莊市首個落地并投入使用的PPP項目、財政部PPP示范項目。展覽中心坐落于滹沱河北岸,與滹沱河生態區相映成輝,已于2018年9月正式進入運營期。借助于滹沱河不斷提升的生態環境價值,展覽中心積極拓展運營形式,開展各種有聲有色的活動,帶動石家莊的房產建筑、旅游交通、會展廣告、旅游餐飲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
《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規劃暨沿線地區綜合提升規劃》編制項目負責人、石家莊市城鄉規劃設計院正高級工程師郭鳳霞介紹,按照打造石家莊綠色發展帶、京津冀城市沿河發展示范區的目標,規劃以滹沱河為區域發展的總體核心,將兩岸的優勢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產業資源、創新要素串珠成鏈,統籌周邊城鄉空間建設,創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構筑兩岸經濟帶、創新帶和景觀帶。
“河北省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PPP模式推廣工作,積極指導市縣做好項目謀劃儲備,推動PPP項目規范運作實施。”河北省財政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處有關人士介紹,截至2020年12月底,河北省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440個,總投資6868億元。簽約落地項目324個,投資額5242億元,落地率73.64%。其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中綜合治理項目32個、投資額519億元,簽約落地項目28個、投資額470億元,形成了一批優質資產,在推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滹沱河水域資源,重點發展高效農業、濱水新天地、歡樂谷等項目,著力打造集休閑度假、觀光采摘、體育健身、農事體驗等于一體的滹沱河南岸休閑觀光帶。”周巧娥告訴記者。
水清岸綠風光美,和諧繁華產業興;特色彰顯韻味濃,通暢親水百姓樂。在古老的滹沱河兩岸,總書記的愿望正漸漸化為美好的現實。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