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事長致辭

江蘇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提高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信息公開質量的意見
發布時間:
2019-03-14
蘇財金〔2019〕21號
各市、縣財政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見》(國辦發﹝2018﹞10號)、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信息公開管理暫行辦法》(財金﹝2017﹞1號)、《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財政部關于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財金﹝2019﹞10號)和《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財政企函﹝2018﹞2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提高我省PPP項目信息公開管理工作質量,推動PPP項目全生命周期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PPP項目信息公開的重要意義
提高PPP信息公開質量是規范PPP項目運作、轉變政府職能、實現信息對稱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數據資源和信息服務,依法充分披露PPP項目重要信息,可以降低行政監管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可以促進政府充分獲取和運用信息,加強服務質量、成本和價格監管,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可以保障公眾知情權,對PPP項目參與各方形成有效監督和約束,推動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明確相應職責,落實主體責任
(一)發揮財政部門牽頭作用。各市縣財政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扎實做好本行政區域范圍內的PPP項目信息公開工作。要加強統籌協調,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和實施機構建立健全PPP信息數據動態、高效的獲取傳遞機制。要嚴格按照PPP項目操作流程,做好本地區PPP項目篩選識別、信息收集、信息填報、信息審核、動態更新和日常管理工作。行業主管部門、項目實施機構、社會資本、項目公司、咨詢機構、法律顧問等項目信息提供方應主動向財政部門真實、完整、準確、及時地提供PPP項目信息。
(二)明確省市縣財政部門職責劃分。各級財政部門應按照省管縣體制和PPP政策制度要求,明確職責劃分,共同做好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信息管理工作。各級財政部門應負責做好本級PPP項目信息搜集、整理、錄入、維護和更新工作;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政策需要,在相關渠道公開PPP項目信息;組織編制各級PPP項目信息公開年度工作報告??h(市)財政部門將填報的項目信息提交省財政廳進行省級復核;設區市財政部門對所轄區填報的項目信息進行審核并將全市項目信息提交省財政廳進行省級復核;省財政廳對設區市、縣(市)提交的項目信息進行省級復核并將全省項目信息提交財政部(PPP)中心進行核查,并對全省PPP項目信息公開情況進行監督指導。
三、堅持多措并舉,提高信息質量
所有PPP項目應同步納入省PPP項目庫和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管理,并按規定動態更新項目信息,做到應錄盡錄。未入庫項目不得冠以PPP項目名稱,不得進入項目采購等后續程序,不得通過預算安排支出。
(一)對擬入庫項目信息公開實行“前置審查”。各市縣財政部門在項目申請入庫時,應對照《江蘇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入庫管理工作規則》(蘇財金〔2018〕76號)、《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財政企函﹝2018﹞2號)和《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項目信息清單》(附件1)的要求規范填報PPP項目信息至準備階段并上傳相關信息資料。確保錄入的信息和上傳的文件資料數據真實、完整、及時、有效,與相關證明材料相一致且不違反《項目合規性管理負面清單》(附件2)。市縣在完成審核確認工作后方可提交省財政廳進行信息復核。對未填、填報不符合要求的項目,省廳不予受理入庫申請。
(二)對已入庫項目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各市縣財政部門應根據PPP項目實施所處不同階段,對照《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項目信息清單》(附件1)的要求,進行基本信息和各階段信息錄入并上傳相關文件資料,確保填報階段與項目實際情況相符,錄入的信息和上傳的文件資料數據真實、完整、及時、有效、與相關證明材料一致且不違反《項目合規性管理負面清單》(附件2)。對已進入采購和執行階段的PPP項目,各市縣財政部門應督促項目實施機構等單位及時錄入和更新政府采購社會資本、項目公司設立、項目融資、建設運營和績效評價等相關信息并上傳證明材料。各市縣財政部門應對進入執行階段的項目持續跟蹤,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信息更新管理工作。
當項目實施與入庫時發生變化,各市縣財政部門應規范履行項目變更手續,及時在PPP綜合信息平臺增補、完善有關內容并上傳證明材料。已入庫項目出現不符合PPP模式運作要求、不再采用PPP模式、項目停止實施等情況時,各市縣財政部門應規范履行項目退庫手續,經省財政廳批復同意后在PPP綜合信息平臺辦理項目退出。
(三)建立PPP信息工作質量懲戒機制。省財政廳對全省PPP項目信息公開質量進行不定期抽查,對未按規定真實、完整、準確、及時錄入應公開PPP項目信息的地區,根據情節輕重,分別采取提醒、約談、通報和項目直接退庫等方式予以懲戒:
1.提醒:抽查發現已入庫PPP項目存在未按照規定錄入上傳項目信息資料,導致實際所處階段與平臺填報階段不符,或平臺填報的信息不真實、不完整、不準確、不及時、違反負面清單、存在泄密風險、被財政部(PPP中心)信息核查退回或被提示的,將采取電話或書面提醒方式告知相關市縣財政部門并做好提醒記錄。相關市縣財政部門在接到提醒通知后,應積極協調信息提供方及時予以修正、補充或采取其他有效方式補正到位。
2.約談:對同一問題或相關類似問題連續提醒3次,相關市縣無正當理由拒不整改或補正到位,或被財政部(PPP中心)采取暫予隱藏、中止發布、平臺顯示為處于整改期的,將啟動約談程序,直接約談相關市縣財政部門負責人和相關責任單位負責人。
3.通報:約談后,相關市縣仍未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或出現PPP項目違規操作、涉法涉訴、被財政部通報、被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認定存在問題等原因導致嚴重后果、造成惡劣影響的,將對相關市縣財政部門和相關責任單位在全省范圍內予以通報批評,并將有關情況抄送同級政府。
4.直接退庫:通報后,相關市縣對存在問題整改仍無起色、整改效果不到位的,按照《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等文件規定直接予以退庫處理。被清退的項目自退庫文件印發之日起一年內不得重新入庫,項目所在地自退庫文件印發之日起一年內不得申請新項目入庫。
(四)強化PPP信息質量公開情況監管。各級財政部門應會同政府有關部門在每年2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本級政府實施的PPP項目信息公開年度工作報告,報送省財政廳,并由省財政廳在每年3月底前匯總上報至財政部。報告內容應包括即時和適時公開PPP項目信息的情況、PPP項目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等。省財政廳對全省PPP項目信息質量情況可采取適時督導、監督檢查、公開通報等方式進行監管,相關結果作為表揚激勵、年度評優、PPP項目獎補資金以及PPP融資支持基金扶持等重要依據。
(五)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各市縣財政部門應建立健全PPP信息公開管理相關工作制度,明確專人負責PPP項目信息公開工作。為進一步提高效率,各級財政部門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適當聘請第三方機構或專家參與,相關經費可由本級財政安排或按《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蘇財金〔2018〕16號)執行。各市縣財政部門應建立督查督辦和相關獎懲機制,加強對PPP項目信息公開質量工作的監督檢查,對有關行業主管部門、項目實施機構、社會資本或PPP項目公司涉及PPP項目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約束激勵。
附件:
江蘇省財政廳
2019年3月14日